当今的社会,乱象百出,就是由于社会大众,不论是什么层次的人,彼此之间的互动,甚少注意到伦理的分际及道德的准则,所以大家争取权利,忽略了义务的奉献和责任的担当。两人以上相处的各尽其责、各守其分是伦理,彼此尊重、互相关心是道德。
伦理须有道德的配合
「伦理」与「道德」,这两个名词,一般都是相提并论的,两者之间关系相当密切,其实范畴并不相同。例如道德之中,不一定含有伦理;而伦理的实践,则一定要有道德的配合。
所谓「伦理」,英文叫做”ethics”,是指人际互动的关系。人与人的互动,如果缺乏道德,也就不能称为伦理,而只是一般的互动罢了。伦理的构成,一定要加上道德的规范,才能够圆满。
道德的英文是”morality”,意思是让所有与我互动的人,都能够得到利益、平安,也就是所谓「交友」的功能,就如孔夫子所说:「友直、友谅、友多闻」。我们大家都希望能结交这样的益友、善友,其实也应该想想:自己是不是也是别人的益友、善友,是否具有成为益友、善友的特质和条件?如果我们具备了益友、善友的特质和条件,则身边原来不好的朋友也会跟著变好,这就是益友的功能。
道德的实践,关键在于我们自己。如果只是一味的期待、苛求他人对我们好,要别人当我们「直、谅、多闻」的益友,而自己却没有等同的去回馈,那就是欠缺道德。我必须再次强调,人际之中如果缺乏道德,也就不成为伦理。正确的伦理观念,一定是从自己开始做起。自己付出、自己奉献,佛教的用语称为慈悲心,现代人常用的就是有爱心,而让跟我们互动的人,都能够平安、得到利益与帮助,至少不会造成对方的损失。
「六伦」关怀的主体与价值
古时儒家所讲的五伦,是指君臣、父子、夫妇、兄弟、朋友,在旧社会中,似已够用,到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,五伦的涵盖面已经不够,所以法鼓山推动的「六伦」运动,包括「家庭伦理」、「生活伦理」、「校园伦理」、「自然伦理」、「职场伦理」和「族群伦理」。而我们每一个人在这「六伦」的数伦之中,扮演不只一重而是多元的角色。不论我们扮演什么角色,都应该要有正确的观念:我们是为了守分尽责作奉献,而不是为了争取;在自求自利的同时,要尊重关心他人。所以,一味的贪求争取不是伦理,服务奉献才是伦理的价值。这在「六伦」的任何一伦,我们的观念都是一样。
—圣严法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