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◎女众第七组 宽玲菩萨
"让你们来参加自觉营、体验出家的生活,并不是鼓励你们出家。只是让你们来体验一下,跟外面声色犬马、众多诱惑的生活比起来,受戒的出家生活是什么样的,会有什么样的感受。"
"不要以为在家有问题,出家就没有问题了。你在家有问题不解决,出家以后反而会遇到更大的问题。因为你在家的时候遇到问题可以逃跑,刻意逃避。可是你出家了以后你就在这家寺院里面了,你跑不掉了。你就只能解决问题。"
"你能够改变的,永远只有你自己。你放不下自我中心,你到哪里都会有问題。学佛的终极目的,就是消融自我中心。"
"禅修的目的不是坐完一支香,禅修的过程本身就是目的。"
在上山参加自觉营之前,我是抱着非常期待的心情的。大学一年级开始学佛到现在十多年,期间跟同学们在继持法师的引导下研读印顺导师写的《成佛之道》和《佛法概论》。想说这次上山可以帮我巩固我的学习,也可以再深入。上山安顿好,就开始上课了。
一开始上课的时候,我就开始发现,诶,这个跟我学习的不太一样,那个好像也不太一样。心里开始有很多问题,这个跟那个怎么比呢?整个感觉是心里满满的都是问号。后来在跟法师讨论了几个问题之后,我开始发现到,我在上课的心态,是带着成见的。就是认为"这个我也懂,那个我也懂,但是法师你说的跟我理解的不一样。"就这样,对立产生了,心里细微的对抗也产生了。
后来想起,继持法师在每次教导我们禅修和上课的时候都说:"上一支香是上一支香,每一支新的香都是一个新的开始。每一次的学习,都是一个新的开始。把心清空,好好打坐、上课。"后来我在心里开始产生"这个跟我学的有点不一样"的时候,都有意识地告诉自己:"这是一个新的开始。"慢慢的,声音慢慢变小了,对立和对抗的力量变弱了,法师上的课我都听进去了,说的话都碰到心深处了,身心也比较安定。整个过程下来发现,原来学佛这么些年,有了一些佛学知识没错,但是自我的傲慢心还是那么强烈,我真的有在学佛吗?
果镜法师上"佛教的生命观以及自我觉醒"时问:"为什么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?"这个问题我懂啊,举手回答:"印顺导师在他的著作里面都有写,因为人有三特胜,所以一定有成佛的可能。"法师说:"我不要圣严师父跟你说的,也不要印老跟你说的。我只要你,自己,认为的,为什么你就有成佛的可能?如果你的学习都是你老师告诉你的话,要是有一天你跟老师吵架了,那你还有成佛的可能性吗?"后来法师揭晓答案了说:"因为人是由五蕴身心组成的,五蕴的本性就是缘起性空的,所以本来就具足成佛的可能。"是啊,人是五蕴组成的,五蕴是缘起性空的,所以这就直指有情本来就具有成佛的可能。这些知识点都懂,但是就没有连接起来。看来我认为我有的一些学佛知识的基础,还需要再多加思维。
冒雨朝山的那天晚上禅坐,法师先让我们做一个观想的练习。观想我们把身上的毛发都拔下来堆成一堆、把皮肤都拿下来变成一堆,肌肉都拿下来变成一堆,血液变成一堆,骨头变成一堆,内脏变成一堆。然后法师问我们:"这个时候,'我'在哪里?'我'是谁?我们常常在生活中跟别人起冲突时会说,这个人骂'我',那个人打'我',谁谁欺负'我',这个事情对'我'不公平,但其实'我'在哪里?'我'是谁?好,现在开始打坐。"这个时候开始,到后来的每一支香,我都坐得稳稳地,清清楚楚的。这个练习从知识点上来说,我也是已经学过的,但是放下了成见再来做这个练习的时候,对我的身心和认知刷新的那种冲击,是非常大的。好像站在一个大瀑布底下,所有的挂碍都被冲掉的感觉。
曾经我以为我一定是怎样怎样的,如果我不这样了,就不是我了。原本我以为我自己给自己的定义,会让我更加认识自己,但原来这些反而是我真正认识我自己的一道道大墙。
最后第二天是舍戒典礼。原本以为舍戒会挺开心的,因为长袍加幔衣行动真的很不方便。舍戒那天的早上,圣严法师在开示时分享,他那时由于战争被迫换下出家人的衣服的时候的那种悲痛,撼动了一下我对我所受的戒体,觉得"理所当然"的心态。在舍戒仪式时,真的把幔衣解下来的时候,那个不舍的心情,难过得控制不住自己,哭得上气不接下气。原来受戒就不是理所当然的事。圣严法师常常提醒我们说:"受戒不是为了约束你们,是为了保护你们不要造作对身、口、意有不好的影响的事情。清净的身口意,才能安定身心,好好地学习和修行。"舍戒仪式后,法师们还是一直提醒我们,我们还受五戒,离开法鼓山,回到生活中,还是必需小心地照顾自己的身、口、意行为,尽量与善法相应,远离贪、嗔、痴。这样就算不出家,修行还是很有力量的。
离开了法鼓山,回到山下的酒店,想起法师的分享。圣严法师在以前的一次舍戒典礼上,跟弟子们说:"好不容易把你们找回来(修解脱行)了,现在你们又要回去流浪了。"他的那种慈悲、不舍我们继续茫茫然生活的心思,到现在都还一直、一直感动我。
文/卢逢𬘭
图/AI 生成
活动日期/ 2025年2月8日至19日
转载至【生命自覺營 Awakening Life】脸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