宗旨理念

法鼓山的共识

法鼓山的共识,涵括内容有:理念、精神、方针、方法,每一项皆有两句话勾勒出其意义。

法鼓山的理念──「提升人的品质,建设人间净土」

人的品质是指品格、品德和品质,人在经过了教育的薰陶,和社会的历炼之后,人品会有所改变,即为提升人的品质。要提升人的品质,应先从自己开始,进而再帮助他人提升品质。建设人间净土,也要从每个人做起,在平凡和历炼中向上,除了建立自己的净土,同时也要把人间净土的理念,推广到周遭环境里的他人,让人人皆能够得到佛法的滋润。

法鼓山的精神──「奉献我们自己,成就社会大众。」

「奉献」表示我们已拥有,且有能力成就他人。人人若能够奉献自己、成就别人,则人人都能更好,自己相对地也会更好,人人都能获得利益,自己本身也能受益。

法鼓山的方针──「回归佛陀本怀,推动世界净化。」

佛陀本怀就是慈悲和智慧的精神,我们要学习及发扬这两种精神。先从自己开始做起,再拓展至其它的人、其它的地方,乃至全世界。

法鼓山的方法──「提倡全面教育,落实整体关怀」

全面性的教育是指各个层面的提升人品、关怀人间的教育,内容则包括精神层面、学问层面、生活层面、工作层面等。每个人不仅都应该是教育家,也都应该是接受教育的人。

 

法鼓山的三大教育-大学院、大普化、大关怀教育

法鼓山以建立「世界佛教教育园区」为目标,从学术研究、海内外禅修、弘法,到针对安顿人心所设计的各项教育、文化与关怀工作,都以积极入世的态度,扮演以身作则的角色,建立社会善良风气。

具体的实践之道,归纳成大学院、大普化、大关怀等「三大教育」,从「三大教育」中衍生出多种启蒙心灵的方法,搭起一座一座通往净土的桥梁,接引了更多人在学佛路上欢喜同行。

大学院教育

法鼓山的大学院教育是以正规的教育,造就高层次的研究、教学、弘法及专业服务的人才。包括1985年创办的中华佛学研究所、1998年教育部核准筹设的法鼓大学、2001年正式成立的僧伽大学以及2007年奉教育部核准设立法鼓佛教学院,为全国第一所单一宗教研修学院。

大普化教育

法鼓山运用传统佛教修行活动与现代文化活动,为现代人建立多种生活化、实用化的管道来认识佛法,引领大众从内心和生活行为的改变做起,让每个人小小的好,累积成整个社会大大的好。举办各项禅修、念佛、法会等修行弘化活动,并藉由文化出版与传播媒介,使佛法精义普化人间,成为现代人生活的智慧指南。

大关怀教育

大关怀教育的目标,是以人间化的佛法,普遍而平等的关怀社会大众。人的一生,从怀胎、出生、婴幼儿、少年、成年、老年到临终与死亡,每一个阶段与层面都是大关怀教育的范围。

 

法鼓山的实践-四种环保

为了因应现代社会的变迁,让大家都能安居乐业,法鼓山积极提倡四种环保运动,就是心灵环保、生活环保、礼仪环保、自然环保。

心灵环保

环境污染不离人为、人为不离人心、所以环保要从心灵的净化做起,用慈悲心对待众生,用智慧心处理事情。保护自己的心,不受困扰及污染。

生活环保

需要的不多,想要的太多;需要的才要、想要的不重要,在日常生活衣、食、住行,要养成少慾知足、勤劳、简朴、整洁的生活习惯。能不浪费资源及能源,能不制造垃圾污染及各项污染。

自然环保

知福惜福、感恩大地,体认人是自然的一部分,任何资源必须珍惜使用,不可浪费污染,自然环境必须加以保护尊重,才能长长久久覆育万物。维持永续。

礼仪环保

从个人观念的净化开始,使礼仪由内心发起,形诸于外,透过行为的净化,以心仪、口仪、身仪促进人我和谐,社会祥和。